2015年6月2日星期二

3.1%成本的PSL实质就是QE


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央行的作用,在很大意义上是一个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当市场正常的资金需求发生问题时,注意,是正常的需求。央行需要向市场注入资金来保证市场的稳定。

那么,央行怎么来界定市场正常的资金需求呢?在里面有一个默认的原则,这一点央行自己也是承认的。这就是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市场利率等于边际利润率等于潜在经济名义增速。

按照这个逻辑,商业银行如果发放贷款的利率低于名义经济增速,那么就容易导致经济的过热。而同理,如果央行在低于潜在名义经济增速的水平为商业银行发放流动性,那么是在纵容商业银行非理性扩张导致经济过热。

从这个角度审视央行,在3.1%的水平放出1.5万亿的目的就非常明显了。如果这些钱真的是去到实体经济的新增需求,那么要么说明我们认为潜在名义增速已经在3%,要么我们认为我们的潜在增速远远远远高于7%。

两种可能性都不大对吗?那么就剩下一个很简单的解释,这1.5万亿PSL在3.1%放出来,主要是为了给地方债置换现金的。

底线永远比你想象的要低。本来一个可以稍微可以容忍的方案是央行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用外汇向国开注资,来将表内的优质资产置换成不良资产。而现在的做法就是直接上阵,通过增加央行资产负债表来做新的货币扩张。绕了一圈,其实质的效果基本等同于央行直接购买地方政府债务并发放现金。标准的QE。

记得地方债务置换刚公布时,我在本版还在70天封禁中。当时我在股版发了一篇立刻被淹没的文章,说债务置换和QE只有一线之隔,就是债券置押贷款。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而且是以最底线的方式,QE。

相比去年2月,PSL和其他操作已经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了1.7万亿资产。这次再加上1.5万亿。如果潜在的地方债务全部置换,央行在未来几年中在这一项上有潜力增加20万亿的规模。我国央行的资产规模将越来越接近我国名义GDP的规模。这在人类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观了吧。



这有啥惊讶的。加杠杆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唯一短期办法。地方债展期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是连利息都还不上,当然要印钞票解决了。最后所有债务集中到中央政府和央行,还有他们控制的银行体系。放水只能加速进行,而且是指数增长的。看看M2就知道。10%都不行。

唯一的悬念是人民币汇率。我们过去15年,依靠劳动力输出,高储蓄和消耗自然资源造了个3万亿外汇储备的盆。现在进出口资本项目基本平衡,就是盘不变大了。然而国内货币供应,债务,资产估值(房,股)在高速增加。这个过程是自我加强的。到什么时候盘放不下这些水了,人民币汇率就完蛋了。

政府希望经济转型,靠科技推动GDP的增加,这相当水已经放了,等加面。创业板P/E都100+,深版70。股市估值相当GDP的100%+。乐观估计需要中国GDP增加50%以上,才可能把P/E降到30+。到时候中国GDP就超过美国了。科技推动是新经济摧毁旧经济的过程,是不可能完成这个GDP增长率的,尤其是老龄化加速的15-20年。

在央行不断放水下,中小创业板在经历99年NASDAQ相似的加速上涨过程。还有1000点以上的空间。京沪深城区房将加速上涨。京沪限购比较严,涨幅会小很多。唯一可以终止这个泡沫过程的因素有2:美元利率上升(现在长期美国国债利率在2-3%),这个是中国利率的底;石油价格上升到70-80,推高国内通胀。到时候就是相似于美国00年股市到顶的情况了。到时候中国利率被迫追随美国利率上升。就看中央政府是保养老的盘还是保自己的面子了。最迟到16年底,洋马必须进行选择。



结论是否可以总结为:央行不停地印钱,一两年内国内物价膨胀不可避免,房子、车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都会重现10年前后的样子,火速上升??

但到最后,因为央行发行的钞票实在太多了(甭管是QE还是什么债务置换反正本质还是发钱),咱们没有那么多外汇储备作为对应,所以到了最后,对外,人民币的价格就开始暴跌,也就是汇率就开始暴跌??

在下外行,纯属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