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星期二

徐瑾:人民币贬值三重冲击波

该来的终究来临。

中国央行8月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000点,中间价一般是官方制定,引导市场成交价格,这意味着人民币中间价一次性贬值1.9%,创下历史纪录,引发各方关注,甚至有分析报告评论说是疯狂的一天,当晚国际市场也大幅波动,道琼斯指数早盘跌去200点。

疯狂么?也不尽然,这只是开始,甚至算是中国央行的小试牛刀。中国央行以及官方评论指引都强调本次贬值制度意义,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进市场化方向,这并无新意的表态也让部分评论者认为中国为了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而主动靠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价体系,也有人认为贬值是为了拉动出口。

这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是只是道出事实的一个侧面。首先,汇率高低是货币常态,很难作为改革与否标志,以行政手段靠近市场价格并不意味着汇改制度的市场化。

关于IMF在2015年能否最终接纳人民币为SDR不谈,SDR本身就是略显过时的制度安排,在未来国际金融动荡之中,其作用远不如各国央行货币互换,换而言之,未来能够真正充当国际社会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很可能是央行货币互换网络,SDR的角色与作用并不清晰。

其次,中国经济放缓已是不争事实,近几个月的出口数据也持续低于市场预期,相信这也是促成央行考虑贬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实际上,今天的贬值幅度难以真正提振出口,尤其伴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正在向美国靠拢,其提振效果也需要更长时间来体现。

第三,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随着前期资本市场动荡,目前更为急迫的问题在于金融稳定,因此从更直接也更重要的角度而言,调整汇率很大程度是为了降低金融与资金外流等方面的不稳定因素。

人民币稳定与否决定着人民币资产价格,而人民币资格变动又反作用于人民币汇率面,维系二者之间纽带主要就是资金流动情况;无论国内汇率还是资产变动,都与资本流动相连。2005年之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3成,而实际有效汇率则更为惊人,综合计算下来,从最低点到上月,其对全球主要货币实际升值幅度接近6成。即使考虑到中国相对竞争力同期也上扬,但这显然不足以抵消升值带来的影响。

其结果如何?一方面,中国出口竞争力大受打击,从之前大幅度扩张全球出口份额到今年出现出口份额缩小;另一方面,按照别国货币购买力来评估,人民币资产普遍高估,后者隐含着资金外流的潜在巨大压力。也正因此,从去年到现在,中国资本外流情况日趋严重,摩根大通分析师曾经估算中国过去五个季度的资本流出超过5200亿美元。资本外流最开始只是涓涓细流,如果形成趋势,那么将可能出现千里溃提的趋势。早在6月股市动荡后,我就在专栏《中国应为金融冲击未雨绸缪》中强调稳定人民币的重要性。

目前看来人民币中期贬值或许无可避免,问题在于如何损失最小化?经济是基于预期的游戏,汇率趋势尤其如此。过去十年,是中国汇改的十年,也是人民币强劲升值的十年,一旦升值预期逆转为贬值预期,那么人民币或会有陷入贬值预言自我实现的危险。

从国际视角来看,贬值大军中人民币不是特例。亚洲货币过去一年已经贬值不少,马来西亚货币今年甚至超过1成,欧洲货币也一路贬值,目前强势主流货币唯有美元。美元强势对于全球资本流动来说不是好消息,这意味着资本不断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一旦美联储今年实现加息,那么这对于全球市场尤其新兴市场将都是一个黑色新闻。

从历史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国家如果学习到什么,那就是以天量外汇储备作为资本流动的屏障,力图以此抗拒外部金融冲击,这无可厚非,尤其对于出口依赖大的亚洲国家更是如此。中国目前拥有接近四万亿外汇储备,位列世界之首。对央行而言,这一外汇储备并非央行净资产,对应地央行发行了等量人民币货币,换言之,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属于全体中国民众,央行仅是代为持有,也因此不得不面对人民币兑换的请求。以目前资本外流规模,中国的外汇储备尚可以应付,如果继续扩大,那么中国央行必须有所准备。

山雨欲来风满楼,对于中国而言,目前更应该乘现在手中有筹码优势重新定位人民币的价格。如果人民币贬值无可避免,那么避免贬值预期的自我形成将是重中之重。或许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效仿90年代一次性贬值,例如将人民币出其不意一次性贬值10%左右,这提前锁定了外流资金未来一两年的贬值预期,使得大部分资本迫于成本不得不继续留在境内。当时,中国朱镕基主导下通过一次性贬值获得经济出口竞争力,这对于亚洲国家一方面是一次成本冲击,另一方面也帮助中国在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时维持了稳定。

值得强调的是,央行必须不仅考虑政策的第一层次影响,还必须考虑其产生的第二冲击波,甚至第三冲击波。8月一次性中间价贬值2%,官方用意在引导中间价和成交价靠拢,使得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价格,但中间价的调整有可能对离岸人民币交易造成冲击,导致离岸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再度形成低于央行中间价的局面。这一价差的持续存在,有可能引导资金继续外流。进而,价格基于比较,随着人民币的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其他新兴国家货币都可能遭受冲击,这些资本市场上的动荡可能削弱人民币贬值的正面效果,反过来对人民币造成进一步贬值的压力。这些变化也会对国内金融环境造成影响,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都可能感受到这一影响。这样,央行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衍生影响,最大限度用好手中的政策组合,防止贬值预期的螺旋状自我实现。如果单纯地期待市场平行贬值2%就自动停留于此,有可能是过分理想化的期待。

金融市场是一连串反应的结合,在全球资本回潮加剧的状态下,人民币贬值将是大事件。A股监管当局在清查股市场外配资的时候,大约没有仔细设想过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但无数历史先例表明,对泡沫市场实施紧缩措施,难度之大,不亚于撤除类型不明的炸弹引线。人民币汇率也存在类似高估泡沫,央行对此采取行动十分有必要,但前车之鉴不远,央行也必须充分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做好万全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