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星期日

深圳最懂天津的痛!

天津塘沽,深圳清水河。同样是危化品,同样是两次爆炸,几乎是同样的日子。22年前, 如果当时不是老天爷的风向照顾,现在估计没有深圳了。

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发生大爆炸。

这是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却几乎是只有老深圳人才知道它的历史。当时离爆炸点30米处是240吨双氧水,300米外是8个大罐、41个卧罐的液化气站及28个车皮的液化气,以及一个中国石化加油站。深圳,命悬一线。

清水河其实不是河,是位于深圳市区北面、距离罗湖口岸仅4公里的一片区域。20年前的这次爆炸被载入深圳年轻的历史,也被《中国特大事故警示录》收录:15人死亡、100多人重伤、3.9万平方米建筑物毁坏、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刘彦荐,清水河地区的老住户,也是一名“二星级的士司机”。不过,“8·5大爆炸”那年他还没开始自己的“的哥”生涯,而是清水河一家肉联厂的司机。

肉联厂距离爆炸中心不到200米,老刘至今还能很准确地指出当年爆炸的地点。

“喏,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的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就在那里,就是从那开始炸起来的。”刘彦荐指的地方,是清水河一路中粮信隆仓库对面巷口以南不到50米的地方,现在那里是一排铁皮屋。

二十年过去,已经很难找到当年大爆炸的痕迹了,唯一能见证那段历史的,是危险品仓库旁一条通往香港的铁路。这条铁路与清水河一路垂直相交,在爆炸前是众多物流、外贸公司运送货物到香港的交通要道,现在则已经荒废了。近半人高的杂草,把铁轨深深地藏了起来,而两根长长的铁路闸杆,则孤独地竖立在那里。

看到这条铁路,老刘有点伤感,他说,如果不是记者追问,自己是绝对不会主动提起“8·5”大爆炸的。

尽可能的淡忘,似乎已成为“8·5”大爆炸中绝大多数亲历者的一种无言的约定。

1993年8月5日,下午1时26分,夏日午后的宁静,被一声巨响打破了。

不知道是那声巨响,还是屋内床头柜上瓷杯掉落地上的清脆响声,刘彦荐一下子惊醒了。他刚睁开眼睛,窗户玻璃就稀里哗啦地落下来,砸在了他躺着的单人床上。

地震了!这是刘彦荐的第一反应。从床上跳起来后,眼前的情景把刘彦荐吓坏了:窗外全是浓烟,灰白的尘土夹在其中,而透过浓厚的烟尘,一道火光直冲天空。

而当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是这样形容刘彦荐看到的景象的:一股数百米高的烟柱直冲云天,烟雾中不断翻出一个个巨大的火球,如同原子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

刘彦荐记得,当时自己扯起一条毛巾冲进了洗手间,打湿水、捂住嘴,沿着楼梯往下跑去。来到屋外,刘彦荐看到,“肉联厂的小院子里挤满了人,有的抱着东西往泥岗路跑,有的往草埔那边跑,喊叫声、救命声交织成一片。仓库那边的浓烟没有减退,一个接一个的闷响持续传来,不时有一些东西被抛到空中。”刘彦荐说,自己平日开的东风车顶被砸出个洞来,院子里十几辆车的玻璃散落一地。他很快明白过来了:这不是地震,而是爆炸!

发生爆炸的是距肉联厂约200米的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这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仓库,刘彦荐再熟悉不过了。这里归中国对外贸易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市危险品服务中心联营的安贸危险品储运联合公司所有。按照事后国家事故调查专家组的结论:正是仓库里违规存放的大批量化学原料导致了爆炸。

周黑生,深圳市消防局消防处副处长,他是最早赶到爆炸现场的消防员之一。

虽然戴着防毒面具,但仍然感到热浪灼人、气味刺鼻。周黑生回忆,那天的明火是诡异的绿色,火场中的一切都是滚烫滚烫的,钢筋被烧得通红,手碰到什么都冒烟,脚一落地就滋滋地响。“但就在这要命关头,路边消防栓的水压显得不足。清水河无水,负责供水的消防车要到两公里以外的红岭路取水,消防队员个个急得直跺脚。”

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现场指挥员,周黑生更是深知此次灾难的严重性:安贸危险品储运仓库连续5公里范围燃烧,火场周围毒气、浓烟弥漫,化学品在烈火中燃烧,随时可能发生更大的爆炸。距离火点几十米外的1号仓库,有4个双氧水罐,正在受到烈火的威胁。如果双氧水罐爆炸,必然威胁到附近液化气区的安全,而如果气库发生爆炸,特区危矣!

周黑生很急,是那种从未有过的焦急。而在广东省边防总队深圳医院,外科医生钟文可也很急。爆炸声传出后,钟文可所在的医院立即召回了所有医务人员。几分钟后,就有伤者接连来到:一个捂着头、脸颊上淌满血的妇女冲了进来,一个卷着裤腿、鲜血浸湿了鞋子的男人被人搀了进来。很快,50多平米的急救室被挤满了,有的人是被爆炸物砸伤,有的人是被冲击波震晕的。钟文可和他的同事们,根本来不及送伤者进手术台,能做的就是先迅速给伤者止血、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那一刻,医院内的恐慌,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非典’时期”。

第二次爆炸的症候是一个黑色的火球。现场指挥员一见这个火球就大喝一声:“快撤!”

当时,消防员吴裕光正在火场的核心。接到撤退命令后不到一分钟,他失去了听觉。爆炸把他和战友抛起两尺多高,事后医生的诊断是:吴裕光的耳膜穿孔了。

吴裕光说,虽然自己耳朵听不见了,但走路还行。“我走着走着,恍惚看到有个人在动。那人的脚已经断了,血肉模糊的。他喊救命,我也喊救命。”

救人是消防员的职责,吴裕光说,他想背一个人出去,但那时,他只能背一个轻一点的人了。一是自己被震伤,二是身上的消防设备重得要命,一个呼吸器就超过30斤,还有防火服之类的。吴裕光说,后来他背起离他1米多远的一个小个子,把那人救了出去。

被吴裕光救出的人是《深圳晚报》的摄影记者赵青。第二次爆炸来临前一刻,赵青把镜头对准了正在现场指挥的两位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九明和杨水桐。刚按下快门,爆炸来了。赵青整个人飞了起来,而两位副局长却不幸牺牲了。

吴裕光对赵青当时的印象是“很敬业,他虽然神志不清了,但还是把散落一地的相机等器材揽在胸前,并把相机带套在脖子上”。这部相机后来拿到北京展览,长焦镜头是真正地“焦”了,只剩下一个残破的外形。

后来,赵青应邀到武汉大学作报告。他跛着腿走上阶梯教室的讲台后,一句话都没说,哭了大约10分钟后又走下了讲台。一位武大校友说,当时同学们给了赵青最热烈的掌声。

作为赵青的同行,《深圳法制报》摄影记者张真钢要幸运一些。他的相机记录下了第二次腾起的蘑菇云。张真钢说,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拍下了那张有着历史意义的照片,两天后,他冲洗胶卷,才发现了那惊人的一幕被自己定格了。后来,包括这张照片在内的那组照片,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摄影大奖”。


大爆炸升起冲天的蘑菇云,十年前深圳那场清水河大爆炸举世震惊。这就是当年亲历者之一张真钢现场摄下的历史画面。

事后的调查证明第二次爆炸的强大威力:方圆数公里内的建筑物玻璃全被震碎,清水河14座储物仓、两幢办公楼、3000立方米的木材和大批货物熊熊燃烧,附近的3个山头一片烈焰。更紧迫的是,爆炸中心南面30米处是存有240吨双氧水的仓库;距爆炸中心南面不到300米,是深圳市燃气公司的8个大罐、41个卧罐的液化气站及刚运到的28个车皮的液化气;西面约300米处还有中国石化的一个加油站……清水河片区这个时候已成为着了火的弹药库!

爆炸惊动了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惊动了中南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示:要沉着指挥,不要慌乱,尽快把火控制住。深圳市派出大批干警,协助疏散附近居民,同时将仓库区周围一两公里的道路进行封锁,严禁车辆行人通行。市自来水公司也呼吁市民暂停用水,全力以赴支援救火工作。

危难时刻,现场指挥部决定,为防止第三次爆炸,死保南面的双氧水库,保住双氧水就等于保住气罐,保住气罐就等于保住深圳。在火区与气罐库区之间,铺一条水泥隔离带。

1993年,王宝明是广东省边防总队的一名战士,爆炸发生时,他和朋友正在东门逛街。爆炸发生不到10分钟,他的BP机响了,他接到命令最快速度回部队集合,前往爆炸现场。他所在部队的任务正是负责扛水泥到第一线去垒防火墙。防毒面具早已不剩,指挥部调来大批的毛巾,3000名子弟兵就用打湿的毛巾挡在脸上,把一车又一车的水泥从车上卸下来,一包包扛到第一线。身边是熊熊烈火,脚下是爆炸留下的碎片,王宝明说自己想到了死亡。没有剪刀和其他的工具,厚实的水泥袋用手不容易撕开,战士们就用嘴去咬。

在王宝明的记忆中,晚上8时后战士们仍旧在修筑水泥隔离带,火势仍旧没有减弱,当空的蘑菇云没有散去,深圳的半边天都是红着的。晚上10时,王宝明被命令前往文锦渡口岸,香港消防处准备支援深圳,大批的消防车已经在文锦渡口岸集结待命。

当天下午,省公安厅刑事案件工作会议正在罗湖举行。清水河发生第一次爆炸时,许多与会者并没有听到,但是当第二次爆炸发生时,位于贝岭居的会场内许多人也感到了明显的震动,起初还以为是地震。省公安厅领导宣布,深圳的参会同志迅速返回单位,其他城市的同志留下继续开会。时任福田区公安局局长孙彪以最快速度赶到了红会医院(后来的第二人民医院)。

天佑深圳,那天的风向没有朝向油气库方向,但由于现场没有水源救火,火灾面积大,到了晚上仍未得到遏制。

入夜,大火依旧熊熊,映红了深圳的半个天空。由于不排除有第三次爆炸的可能,市领导下令,紧急调运火车、集装箱等运输工具,将出事地点附近剩余的危险品火速运往安全地带。在扑救过程中,市公安消防处先后调动公安、专职消防队38个、消防车72辆;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先后从广州、东莞、珠海、佛山、中山、南海、顺德、番禺、惠州等邻近城市调派42辆消防车来深圳增援;广州军区调派一个防化团赶往深圳。当天参加抢险军警民超过万人。晚上10点左右,香港方面出动直升飞机参与了灭火。

8月6日凌晨5时许,大火基本被扑灭。8月6日上午,险情被基本排除了。不过减弱的火势还是过了很久才被彻底扑灭,由火球引燃的3个货仓,则一直燃烧了近半个月。战士王宝明在次日下午再次来到现场,前一天铺设的水泥墙早已被大火烤得结成了硬块。

据时任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邱玫回忆,爆炸发生后1小时,应急监测技术小组就开始行动了,首先要确定的问题是:周围多大范围的居民需要疏散?事故发生48小时后,监测报告称:空气中污染物逐渐下降,除现场50米范围内,其他各处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除空气之外,饮用水质量也是重点监测对象。8月7日,爆炸现场下了第一场雨,第二天全市普降大雨,深圳市多处收集雨样分析结果显示,仅砷等少部分指标高于平时,但未超过国家标准。根据该检测报告,深圳市委、市政府最终拍板决定,不用疏散市民。

转过身,把昨天寻找,一是为了祭奠,再次缅怀那些在事故中死亡的人们,和扑灭大火挽救深圳的人们;二是为了纪念,沉重的回忆或许能给现在和将来带来改变。

如今,清水河大爆炸已经过去22年,在这期间,油气仓储大型基地依然存在于深圳市民的身边。位于南山蛇口半岛东角头、松岗镇茅洲山等地的油气仓储大型基地的搬迁问题也日益迫切。就连当年的清水河油气库的搬迁工作,也依然悬而未绝。

前二十年,油气库搬迁未动分毫。如今,油气库终被列入搬迁整备之列。

2014年度深圳安排土地整备项目16个,计划整备完成18平方公里用地,土地整备年度资金合计111.67亿元,其中最为著名的清水河油气库也在搬迁整备之列。

作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的最大受益者,罗湖区是搬迁油气库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在拆迁补偿总投资4500万元中,罗湖区已经拿出了3000万元,剩余的1500万元计划在本年内完成,这就意味着罗湖区力图在年内啃下这块“硬骨头”。

东角头油气库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目前,该片区主要存放汽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品,占地面积约5.6万余平方米,其中油库库容量为3.8万余立方米,油罐20个,码头1个。中石化已将该油库调整为备用油库,现存油量约为1600吨。

目前油气库的搬迁选址已经确定,成品油仓储搬迁至光明、液化石油气仓储搬迁至观澜。

下洞油库附近住着8000多名居民,这个油库就像个“炸药库”一样,住在这里的居民每天都紧绷着一根弦,生怕出现个啥意外。

目前通往油库的道路和土洋社区的道路是一条盘旋的山路,弯路特别多,而且路面又比较狭窄。大量的油库车、货车经过该路段。居民非常担心油库扩建后,更多油罐车、气罐车等较大型的车辆经过此路,会加大道路的安全隐患。

在市规土委网站了解到,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深圳市华安液化石油气码头改扩建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通过专家评审。据介绍,项目工程位于深圳大鹏湾北岸的下洞地区海域。

历史不是用来忘记,我们真的不想再次目睹如此的灾难。逆行再帅,都请安全回来。另外,追问和反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