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星期一

政策性银行注资和二次结汇

冉学东

记得好几年以前,北大教授张维迎曾经提出过这样一种设想,就是把当时大约三万亿的外汇储备平均分给每个国民。这个说法出来后,搞的张教授灰头土脸,几乎所有专家都是同声批评,因为外汇储备是央行通过发行货币购买的,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是负债,如果再分下去,外汇在国内无法使用,必须进行结汇,这其实是“二次结汇”。也就是外汇储备进来后,由商业银行结汇给央行,形成外汇占款,这算是第一次结汇,如果再分下去让居民使用再结汇就是所谓的“二次结汇”。

那笔者想替张教授说一句话,人家张教授也没剥夺中国人去国外旅游的权利啊,为什么你们都给剥夺了呢?即使二次结汇又有什么了不得,不就是央行再发行一次货币而已嘛,只不过第二次是这钱平均分给了民众而已。这当然只是说说而已,不能太当真的。

此后其实央行对这样的说法有过正式的回应,在2009年发表的《外汇储备管理》,央行称: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外汇储备具体的形成来源看,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用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形成的,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等值的人民币负债。在央行形成外汇储备的时候,已经向外汇持有人支付了相应的人民币资产,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购买力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

央行还称,这表明外汇储备同财政资金有着严格区别,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的背后紧密对应着等值的央行负债,如果将外汇储备从央行无偿划拨出去,一方面会影响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平衡,相应影响到央行信誉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将外汇储备无偿划拨给国内经济部门使用,由于在国内不能使用美元等外汇储备货币,这些部门必须将外汇进行“二次结汇”,这相当于再次增加了货币投放,带来通货膨胀压力。这个报告还称,外汇储备资金必须在境外投资和运用,国内转移时不能无偿拨付,并且需要严格防止二次结汇。

事实上这些看似专业的论述在现实的面前,往往被击打到粉碎。中国小四万亿的外汇储备投资战略正在发生巨大转折,这个战略应该是把二次结汇的问题考虑进去的,不然怎么会有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政府运用。

首先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对外汇储备的运用,亚洲开发投资银行的资本金是1000亿美元,初步缴纳资金500亿美元,中国占一半,则是250亿美元;丝路基金直接由中国设立,其注册资金是400亿美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资本金1000亿美元,中国承诺出资410亿美元,占39.5%的股权。以上这些架起来所使用的外汇储备资金达到大约1060亿美元。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央行将使用外汇储备向两家国有政策性银行注资620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获得32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注资完成后,央行将成为国家开发银行的第二大股东,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第一控股股东。

而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注资则财政部则以“返税”方式注资农业发展银行,初步拟订的方案是以逐年返还农发行上缴税收,注资量和国开行及进出口银行相当,约为1500亿元。

从以上外汇储备的运用看,似乎是严格遵守了外汇储备境外运用,严格避免“二次结汇”的,不过目前有一种意见认为,以上对于这种外汇储备只是在境外投资运用的方式也事实上很难避免“二次结汇”。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2007年中投公司出资出资30亿美元购买当时即将上市的黑石集团不超过10%的股份时,就已经被业内议论。因为在这次投资签约时,黑石集团董事长史蒂夫·斯瓦茨曼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他说“这增加了我们对投资中国的热情”。

其实,美国黑石集团正在中国寻找股权投资目标。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意味着已经入股黑石集团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刚投出去的钱又“流回”国内。当时有专家认为,如果黑石旗下的基金进入中国,就相当于拿着外汇投资公司的钱投资中国市场。中国的外汇资产出了一趟国,又以外币资产的形式回来了。而央行则不得不对一笔钱冲销两次。这样的外汇投资显然不仅不能减轻央行压力,反而使其操作更加被动。

对于外汇储备运用的问题,最近几年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做法叫外汇委托贷款。2013年7月初,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在“支持企业走出去”一条中,要求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而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了对于外汇储备的看法。

在国务院下发文件之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在2012年成立了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2013年1月,外管局对外证实,已经成立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

“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负责创新外汇储备这项工作,开展委托贷款工作以来,通过调节外汇市场资金供求,扩大了外汇储备投资范围与领域,进一步促进了多元化经营管理。”外管局同时表示。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最近几年关于外汇储备创新运用的大胆探索,都是严格限制在境外使用,但是境外使用也难以避免这些美元资金再次回流,进行二次结汇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央行向国内的储户借钱,就是一次结汇,然后以美元的形势投出去,然后这些美元今后回流入境,再次结汇,就是央行再次借钱,发行货币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央行基础货币的发行再一次膨胀。

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先看央行是怎么看的,对于外汇储备的运用,周小川最近就丝路基金的设立接受媒体专访是说,中国外汇储备比较多,可以拿一定量的小比例来做中长期项目直接投资。外汇储备管理的大原则还是安全性、流动性、保值增值。但是既然多了,就可以拿出来一小部分用于一些期限比较长的投资。中投、口行、国开行都有这个积极性,第一批也都加入进来了。

我们从周小川这段表述发现两层意思,一是外汇储备过多,太多总要用,所以拿出来用;二是小比例,也就是不能大规模运用,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不算没有披露数据的外汇委托贷款,加上过去对四大行的注资,大约超不过3千亿美元,这对于37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确是一个小比例。

但是按照目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远景,恐怕小比例是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如果今后大规模的运用,这样的外汇储备战略是否会对今后央行在境内的货币政策制定,货币发行出现严重干扰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一旦出现外汇储备较大规模的萎缩,则这些投出去的资金如何变现,以应对以上变动。比如今年一季度外汇储备减少1100亿美元,加上外贸顺差流入的1200亿美元,事实上资金流出总量达2300亿美元,如果今后还以这个速度流出,也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最近的一次总理和专家企业家的座谈会上,参加会议的吴晓波透露,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这次会议上就向总理建议关于外汇储备的运用,李扬以前的建议都是要由财政部发债购买外汇储备的,不知道他这次是怎么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