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星期五

《纽约时报》和安邦集团做生意,美国公司要警惕哪些风险

在与神秘的中国保险业巨头安邦保险集团进行交易谈判时,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Starwood Hotels & Resorts)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喜达屋谈成的任何协议可能都是一纸空文。

因为安邦是一家中国公司,协议的执行可能会出问题。如果以安邦为首的财团在竞价大战中打败万豪国际集团(Marriott International),达成收购喜达屋的协议,这项协议将成为喜达屋在安邦出现资金或其他任何问题时,强迫对方完成交易的主要途径。和任何协议一样,如果一方未能履行相关条款,喜达屋将不得不起诉安邦,要求其执行交易。

这正是问题的所在。

如果在美国胜诉,喜达屋必须在安邦及其资产的所在地中国执行判决。但那谈何容易。

中国法治体系薄弱众所周知,且尚不清楚中国的法院会不会真去执行美国做出的不利于安邦的判决。

这对和美国以外的公司做生意的所有人都是个很好的提醒:很好的索赔理由没用,除非能从对方兜里拿到钱。

美国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尽力避开这个问题。方式之一是,各方同意,出现任何纠纷一律接受仲裁。仲裁裁决的执行往往更容易,因为很多国家都加入了1958年的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又名《纽约公约》(New York Convention)。该公约要求缔约国承认并执行仲裁裁决,无需重新开庭审理案件。

在执行外国判决方面,该公约被认为更可靠。因此,如果相关公司所在的国家法治力量薄弱,很多交易便会使用仲裁这个办法。比如,与俄罗斯公司之间的大部分跨境交易在出现纠纷时,都会诉诸于仲裁,而不是在俄罗斯国内打官司。

中国也是该公约的缔约国,因此和中国公司签订的很多协议都包含仲裁条款。但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法院不会执行这些裁决。并且不管怎样,走完仲裁程序后再尝试通过中国的法庭执行一笔价值140亿美元的交易这个想法很荒唐。这个过程可能要耗费的时间,喜达屋等不起。

因此,喜达屋的律师假设,如果安邦决定违约,喜达屋在中国真的没办法执行协议。

但并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喜达屋的律师可能会指望安邦提供抵押物,主要是在美国的资产。这些资产会为一切判决提供保障,这样喜达屋就不用求助于中国了。

但问题是,安邦在美国的资产有限。它花19.5亿美元买下了华尔道夫-阿斯特里亚(Waldorf-Astoria)酒店,并同意出资65亿美元从黑石(Blackstone)手中买入战略酒店及度假村(Strategic Hotels and Resorts)。但这些资产还不够。在这两起收购案中,安邦极有可能借了大量债务,因而无法用这两家企业来冲抵收购喜达屋的标价。

这样就只剩最后一个选择。喜达屋的律师可能不得不寄希望于押金或信用证。喜达屋也可以让安邦的所有者做出承诺,不过这里涉及的问题是,外界不知道他们是谁,而且他们也很有可能不在美国。

沿着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最佳案例是史密斯菲尔德收购案。在那起收购案中,在美国没有资产的中国公司双汇国际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交易失败,史密斯菲尔德唯一可获得的补偿是收取最高达2.75亿美元的终止费。这大约相当于交易价格的5%。双汇将这笔终止费交由第三方保管。如双汇故意违反协议,史密斯菲尔德保留了起诉的可能性,不过双方知道,起诉不会有任何结果。

但在一场敌意竞价大战中,5%的押金起不了太大作用。因此,这笔交易可能会给收购目标应对中国竞价者的履约风险制定一个新标准。或许这一次会出现一笔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超级第三方代管资金”。这笔资金可能会由信用证或其他金融凭证,而非现金押金提供。

但因为监管问题,喜达屋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奋力抗争。

这笔交易中,中方投资者带来的风险不仅限于协议的执行。这笔交易还需要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但数个迹象表明,中国政府不予批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交易价格超过了安邦资产价值的15%。这个比例是中国制定的国内保险公司境外投资上限。

至少有这种说法,不过中国的监管流程有些不透明。

但还记得推动这笔交易的因素是什么吗?安邦愿意出这么多钱是为了人民币套利。安邦知道人民币可能会贬值,因此急于把钱花出去,将其兑换成美元。实际上,安邦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货币兑换盈利的基础上的。很多中国民众购买该公司的高收益率寿险产品就是因为这样可以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或许,中国政府对安邦可能会更宽容一些,因为如果人民币真的进一步贬值,这种兑换可能对该公司有益。

但谁知道呢?而这也正是喜达屋面临的头号监管风险。

然后便是国家安全问题。在美国,交易需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简称Cfius)的批准。该委员会由多个联邦机构联合组成,负责对外国收购进行审查,保护国家安全。

表面上,一起酒店收购案并不会引发国家安全问题。然而,Cfius的确会调查喜达屋旗下酒店离国家安全设施有多近。该委员会之前就叫停了中国公司对一处风力发电厂和一家金矿公司的投资,因为它们离军事设施太近。

Cfius几乎肯定会阻止收购喜达屋的交易,但也可能要求剥离部分酒店,如喜达屋位于白宫附近的产业。这种分析会花一段时间,因为喜达屋旗下有大约1300处产业。但这只会推迟,不会终止交易。

这笔交易面临的最后一个风险是融资方面的。为了与合作伙伴J·C·弗拉沃斯公司(J.C. Flowers & Company)和春华资本集团(Primavera Capital Group)联合出资收购喜达屋,安邦预计将举债数十亿。但融资可能会失败,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眼下的市场环境下。

因此,真正的问题是喜达屋会不会冒这个险,以及律师将如何应对。现在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喜达屋不太可能拿到一个它能确保执行的协议,如果安邦撤退,也难以全额收取收购价格。

因为存在这种风险,即便安邦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万豪的出价也可能更合适。这是因为,万豪的钱相当于一鸟在手,更靠得住一些。

我们在金融危机中就学到了这个教训。当时,化学品生产商亨斯迈(Huntsman)终止了与巴塞尔(Basell)的一项交易,接受了瀚森(Hexion)的要约。瀚森报价更高,但反垄断风险也更大。事实证明不值得冒这个险,因为瀚森未能筹集到交易所需的资金,放弃了。瀚森付给亨斯迈的钱,只相当于其损失的一小部分。

但如果喜达屋选择安邦,它应对这些问题的方式,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美国的收购目标应对中国问题的模板。毕竟,如果安邦能够以较高汇率兑换人民币,出高价购买美国的房地产,其他中国买家为什么不能?

对这笔交易,很多美国人担心的却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风险:哪一家能更好地兑换喜达屋积分,万豪还是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