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星期日

【上海车展】 斯柯达要走出大众阴影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捷克汽车品牌,斯柯达在被大众汽车纳入麾下的那个瞬间便彻底失去了独立性,如今它想要借助一款态度鲜明的车型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不做大众的附庸,斯柯达是一个独立的品牌。”

尽管自2010年9月起上任的斯柯达董事会主席范安德(Winfried Vahland)在近5年的任期里曾不止一次地发表类似的观点,可现实是,人们并不热衷于探讨关于斯柯达的话题。当然,这并不意味该品牌的产品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其同门大哥——大众汽车始终对其形成全方位的压制,导致斯柯达品牌长期生活在后者的阴翳下。

因此,这个捷克汽车品牌正尝试借助对一款经典车型的升级,在中国进一步积攒争取品牌独立性的本钱。4月18日,斯柯达以6.99万元-10.99万元的价格推出全新国产晶锐,这也标志着该品牌首次在中国扬起了独立的旗帜。

从全新晶锐的车尾标识上,人们就能感受到斯柯达的这种渴望。与老款晶锐(Fabia)首字母大写的做法不同,新晶锐(FABIA)选择用五个全部大写的字母来标识车型。更重要的是,这一次“SKODA”的字样不但出现在了汽车尾部,而且与“上海大众”分列车尾两侧,特意营造出一种平起平坐的感觉。

在外观方面,国产新晶锐基本延续了海外版车型(去年11月上市)的设计,只是在旧款晶锐的基础上增加了90毫米的车身宽度。而在最重要的动力方面,出自PQ26平台的全新晶锐迎来了较大的升级,与大众Polo相同的1.6升EA211发动机取代了原先的EA111发动机,最大动力输出可达110马力,可在11秒之内实现百公里加速。

自从被大众集团于1991年和2000年分两次收购70%及30%的股份以来,斯柯达就过上了“憋屈”的日子。从市场定位到车型阵容,从产品定价到技术应用……斯柯达就像生活在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里,时时刻刻要面对“老大哥”的监控与管制。在印度市场上,由于斯柯达的销量增速连续几年高于大众,后者甚至直接采用行政干预的手段迫使斯柯达“放慢脚步”。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谁都能体会到大众集团“直接用收购来干掉一个竞争对手”的用心。

而在该品牌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这种压制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斯柯达在产品序列上几乎被大众全面覆盖,光是明锐与朗逸、晶锐与Polo之间的内耗就已经令其疲累不堪,而与上海大众共用平台、生产基地以及销售网络的问题更是让真正的独立显得遥遥无期。

然而从去年起,情况开始有所改观。2014年,斯柯达全球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12.7%,在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中的占比超过了10%。在中国市场上,斯柯达去年共交付2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0%以上。

不过,对斯柯达而言,在中国用晶锐车型吹响一声独立号角显得有些冒险。数据显示,2014年该车型在中国市场上仅销售19465台,同比下降42%,在主力车型中处于中下水平,其销量仅为明锐的1/6。此外,晶锐车型的生产成本较高,盈利能力相对有限。中国小型车市场日益收窄的市场需求也是晶锐必须面对的问题。

好消息是,斯柯达全新一代的B级车速派即将在上海车展中亚洲首秀,这或许才是斯柯达扬眉吐气的真正机会。

作为在1895年圣诞节诞生的捷克品牌,脱胎于L&K公司的斯柯达从生产自行车、摩托车一路走来,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即便只从其正式制造汽车的日子开始推算,距今也有110个年头。较之如今的母公司德国大众,斯柯达的创立早了整整30年,其历史甚至比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更悠久。

1920年代至1930年代,斯柯达还曾生产过豪华轿车,1924年款Hispano Suiza的底盘价格甚至比当时的劳斯莱斯还贵。而在捷克,斯柯达作为该国唯一的汽车品牌,备受国民青睐。该企业甚至为捷克创造了4%的工作岗位,每年贡献5%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

从这些角度看,斯柯达的确是一个有资格和大众坐下来谈谈独立情怀的汽车品牌——接下来就看它能否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