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星期一

练乙铮:袋一世v先否决.亚细安v大中华


在各种关于「袋住先」与否的民调结果里,到目前为止都是赞成的人数稍为多一些,有升有跌,最近两周以来则在上升,大概是受当权派铺天盖地饱和宣传影响所致。

一、有看头之含泪袋住先

由此出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各民主派议员都投反对票,把政府的政改方案否决掉,会不会因而在下一轮立会选举里遭受惩罚(所谓的「票债票偿」),结果保不住关键少数议席?当权派一口咬定「会」,笔者的判断则是:还不至于。如此处变不惊,主要基于两个理由。

其一,到目前为止的有关民调,问法都是比较简单的「赞成」还是「反对」,在这两个相反的答案之外就是「无意见」、「一半半」。这些民调的结果,像一般投票结果一样,不能让人从中看到赞成者或反对者的立场有多坚决多强烈。意见后面的意愿强弱,有时很重要。设想一班30个同学要决定学期旅行是要到大浪湾游泳还是到大帽山登山,15人无所谓,余下的,其中14个稍微偏好去游泳,最后的那一位却严重畏水、见海即晕,那么班主任最后决定去登山,也还是合理的。

笔者估计,在政改问题上,比较多数的「袋住先」支持者当中,不少只是稍微偏向支持而已。这些人不少是温和泛民,模棱两可而仅仅倾向支持,免得面对「社会撕裂」;又或者是他们内心非常矛盾,觉得正反理由都十分重要,到最后「含泪支持袋住先」 。还有好一些(大概一成以上),则因为是新近才被当权派的强大游说攻势说服的,立场还未固化,随时有可能反水。

与此相对应,近日公开表态赞成通过政府方案的几位意见领袖或具代表性的泛民人士,庶几也都是「仅仅的」袋住先支持者。他们的公开表态,吊诡地有一定的正面价值,因为清晰地说明民调里倾向支持「袋住先」的人当中,有一定数量的「仅仅支持派」,而各民主派议员若投票否决政府方案,这些「仅仅支持派」是不会气愤得要对他们「票债票偿」的——很难想像谢志峰有复仇心理,明年把票投给民建联。

其二,一个研究「政改通不过,谁最该负责」的民调显示,明显多数市民认为政改失败,最难辞其咎的,还是当权派(54.1%,分别含北京中央政府的24.8 %、特区政府的24.1%、民建联工联会加其他亲政府政党及人士的5.2%);此百分比大大超过认为民主派的34.9%【注1】。既然如此,政改方案通不过的话,大多数的市民都不会迁怒于投下反对票的议员;不少「仅仅支持派」反过来把气出在当权派议员身上,倒是比较有可能。

如此看来,个别还在犹豫怎样投票的民主派议员,其实不必考虑权宜,按原则办事就好。

二、大陆新常态→东协新宠儿

大陆经济掉进慢档新常态之际,国际投资界捧起了另一个宠儿:亚细安。东亚兴起,说老实已经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只不过今年有了一些新包装——主要是10个成员国宣布将于年底正式组成「亚细安经济共同体」(AEC),而区域政经形势多年来累积的变化又的确于最近忽地明显,遂有此「一鸡死、一鸡鸣」的势态论述,以至如果你还念念不忘什么「中国速度」、「世界工厂」而回味无穷的话,你一定是上了年纪而且很out。

当然,大陆经济之鸡还远远未死,好歹还有北京官方说的7个巴仙年增长,比亚细安各国的5.4%平均数字高出好一些;然则,为何东亚之鸡已经鸣得那么得意?无他,向钱看的专家、人士,一般都拼命向前看,而这些人看到的一些长远基本经济因素,在中国大陆正在走弱,但在东南亚诸国却普遍走强。

亚细安(ASEAN;一作东协)看成一个整体的话,是当今世界第7大经济体,人口合共6.2亿,由星、马、泰、菲、越、缅、寮、柬、印尼、文莱组成,平均年龄十分低;估计到2030年中国大陆严重老化、人口总数下降的时候,亚细安的人口增长正在加速,超过一半的国民年龄在30岁以下。若论雇员平均月工资,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字显示,在亚细安里算是比较发达的泰国是400美元,不到大陆的三分之二;近年制造业增速最快、人口势将接近1亿的越南,则仅是200美元左右;印尼更低,其后还有处于急促而不同程度开放过程中的缅、寮、柬。这几年大陆工业增长停滞之际,不少这些国家却都录得可观增幅,故亚细安从中国手中接过「世界工厂」的称号,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投资界不少人认为,亚细安是亚洲继中国大陆和印度之后的第3个经济增长支柱。美帝决定持续把军事力量和经济注意力转移到亚洲,乃是「冇死错人」。

面对这个经济新棋局,香港点玩?「大中华」的另外一个半成员即新加坡和台湾又点玩?

香港因为政治和地理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经济发展便与中国大陆捆绑一起,荣辱与共;八十年代以降,工业九成九转移大陆,当初占尽优势,但自1990年起,香港的GDP增幅便一直落后于保住了两成制造业(最富活力的高端部分)的新加坡,以致今天的人均收入已被后者大大抛离。同是玩China play,香港起步比新加坡早,近水楼台先得月,到后来却被新加坡反超,乃是香港制造业彻底空洞化、精华被大陆吸食净尽,后虽有金融运输等服务业填补亦孤掌难鸣无补于事故也(反观新加坡,保住了高增值的制造业,但金融和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得不比香港差)。主场之战,香港输给新加坡,是过快过分融合、失去自主而不能「择肥而留」之故也。

好了,如今香港和新加坡同时参赛这个ASEANplay新游戏,胜负盘口又怎样算?这一回,新加坡是主场。新加坡地处亚细安的中心,却是一个独立国家,能按情况自主制定优化政策,比起香港更具竞争力。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新加坡比起香港有更大的优势自不必说,最重要的一点是,ASEAN play说到底还是一个制造业游戏。香港既无制造业可言,在大陆搞制造业的港商虽然可以转移到东南亚找机会,但他们离地再离地,赚到钱之后的再投资也必然是离地的,对香港的GDP一点好处也没有(大家记得「GDP」中的那个D,指domestic)。

新加坡则不然,由于她还有制造业,因此可以在技术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把不再是高产值的部分剥离、放置到亚细安各地,不断升级增值的部分却留在本土,因而对GDP的增长继续有贡献。此外,由于新加坡是航运中心,亚细安的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要以新加坡为集散点,这又是香港所不能及。

还有更大更宏观的因素对香港不利而对新加坡有利。像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经济,赚钱主要靠周边其他经济体的GDP增幅(而不是水平);周边经济体的增幅减慢,钱就难赚(例如,日本经济增幅接近零,香港要赚日本的钱,难过登天)。受制于京港大小统治者的偏好,香港愈来愈成为依附在祖国母体上的经济附庸,祖国「给什么、有什么」,因此只能不断降格演配角,在今后的各个「十X.五」蓝图里当茄哩啡过日子。新加坡刚好相反,可以其自身的先进经济力而执亚细安经济之牛耳,当10国中的大哥头。而最要命的是,香港所依附的祖国母体的GDP增幅,已是强弩之末,而新加坡执其耳朵的那头牛,却是一头年轻力壮的牛,大把世界也。

香港经济落后新加坡,这个局面来日方长。特府不去找经济原因而把问题赖到「民主派搞搞震」上面而毫无科学理据,乃是没出息的二世祖所为也。

台湾面对ASEANplay,反应异常敏锐,不少企业家、年轻人,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注2】。这里头有不少历史原因。台湾早于经济起飞年代便注重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到李登辉当政,更为了避免经济上过分依赖大陆而提出「企业南进」计划,可惜提得早了20年,不少到东南亚发展的产业投资者铩羽而归;但是,还有一些惨淡经营留下来的,替今天的台资台企台人新南进打下了基础。到东南亚工作,今天已经成为热门;愈是年轻的上班族,愈认为外派到东协得到的经验和机会胜过外派到中国大陆。

此外,台湾的移民政策与香港的不一样,香港的新移民绝大部分是大陆人,来源很单一,但台湾的新移民来源广泛,例如大量的外配(外来配偶)及其第二代当中,有东协根的就为数26万人以上,其中尤以越南为最,余的依次是印尼、柬、菲、泰、缅……。此外,台湾和东协各国之间,双向都有数万个留学生。这些都是台湾要发展亚细安经济关系的重要人本资源。

语言方面,台湾的大专院校比较讲实际,不少已经有了东亚语系,特别是越、泰语,近年愈来愈热门,已经取代了日、韩语而成为最受欢迎的第二外语群。小学方面,当香港忙于「普教中」之际,台湾已有40多所小学教小孩子学东南亚语。教育部已经规定,从2018年起,越南语、印尼语、泰语等东南亚语言,将成为台语、客语及原住民语之外的语言,列为国小、国中、高中的必修可选范围之内。

跟香港比,新加坡和台湾都没有政治意识形态所要求的那种单一、单向「融合」,因此在经济和宏观政策层面可按机会独立自主大手调校投资方向、分散风险。到最后,「想穷都难」的,会是香港还是台湾、新加坡?

【注1】见立场新闻报道:《否决政改责任谁属?》https://goo.gl/EnKdZj

【注2】台湾《远见》杂志今年4月号有一辑8篇文章介绍东协机会和台湾优势的文章,内容很丰富,值得笔者向大家推介。